官方 fb 官方 fb 官方 fb
好友人數

電解質與鈉(Soidum)

長距離的鐵人賽事,自行車項目選手平均每一小時流汗達 0.81 升,路跑項目選手平均每一小時流汗可達 1.02 升, 天氣炎熱狀況下選手流汗量會依天氣狀況增加。選手於賽事進行中需適當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,維持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平衡, 確保賽事進行順利,99%的汗液成分是水,另外1%的汗液成分是電解質,鈉是流失的電解質中重要的成分,選手於每一公升的流汗量, 流失近 115-2300 mg 的鈉。

鈉是用來保持體液平衡,電解液平衡和 PH(酸/鹼性)平衡的必需品,這些平衡對身體來說極度重要。從事耐力運動及長距離的鐵人賽事, 於賽前2-4小時,賽事中,及賽事後,選手即須要做好水及電解質補充計畫,避免因鈉及電解質流失引起痙攣。

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建議計畫計畫

賽前4小時,選手依體重補充水分 5-7ml/kg ,賽前2小時選手依體重水分補充 3-5ml/kg。鈉攝取建議每飲用1升水須補充 450-1120 mg。

賽事中依據選手流汗率,1 小時連續運動建議分2-4 次補充,1 小時最多補充 1升水 。鈉攝取建議每飲用1升水須補充 500-700 mg。

賽事後依據選手體重減少量補充,減少1公斤須補充1.5升水,可由一般含鹽分食物補充鈉。

運動飲料的補充

市售運動飲料一般1升含 500mg鈉。對於耐力運動員,須了解運動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比率,最佳的比率為運動飲料對於耐力運動員, 須了解運動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比率,最佳的比率為 4-8 % 碳水化合物濃度,若高於8 % 碳水化合物濃度,耐力運動員於賽事中恐引發腸胃不適。

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比率計算,依營養標示,例.200毫升的運動飲料含碳水化合物10克,碳水化合物濃度為 5%。 若碳水化合物濃度高於8%,建議應該加水稀釋。

 

黃信德 教練 , IRONMAN Certified Coach